类别:公司新闻 来源:火狐体育nba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5-01-23 01:36:27 浏览:1
作为一种成熟的化疗药物,顺铂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但严重的肾毒性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价值。因此,寻找新的靶向疗法来减轻顺铂的肾毒性是很重要的。研究之后发现,过表达组蛋白去乙酰酶(sirtuin,SIRT)6能够有效缓解顺铂的肾毒性并对其抗癌作用有所增强,提示SIRT6可能是治疗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理想靶点。鞣花酸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其以游离分子或聚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多种浆果中,例如树莓、黑莓、草莓、蔓越莓、石榴、葡萄等,也存在于一些坚果和食用菌中。本研究探讨鞣花酸作为SIRT6激活剂,通过调控SIRT6/TNF-α通路减缓抗肿瘤药物顺铂引发的肾脏毒副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靶向SIRT6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照。研究结果提示,鞣花酸预处理减弱了顺铂在原代肾细胞和TCMK-1细胞中的细胞毒性的同时,还可改善顺铂诱导的小鼠肾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和纤维化。此外,鞣花酸在体外和体内都降低了肾毒性相关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表达。从机制上讲,鞣花酸逆转顺铂降低SIRT6的表达,并降低顺铂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SIRT6敲低消除了鞣花酸对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表明鞣花酸的肾脏保护作用主要依赖于鞣花酸介导的SIRT6激活。研究之后发现,鞣花酸可通过与SIRT6直接结合,调控SIRT6/TNF-α信号通路,从而改善顺铂引起的肾脏病理损伤、纤维化、细胞凋亡和炎症等多种肾脏毒性反应,提示鞣花酸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物质,其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开发或对肿瘤辅助治疗具备极其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艾(又称艾草,蕲艾,冰台等)是菊科蒿属艾种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及亚洲地区有着悠久的食用艾的新鲜嫩茎叶的历史。同时阴干的陈年艾叶被定义为一种外用中药,用于灸治和熏洗。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究艾的食用价值,搜索古籍寻找食用艾草的记载;在湖北黄冈市蕲春及周边县市进行30 年食用历史调查;大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根据结果得出艾草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古蕲州地区有着长久的食用蕲艾的历史,其食用部位为艾草的新鲜嫩茎叶。鲜嫩蕲艾叶经过处理后对大鼠属于实际无毒。目前艾草食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定义其药和食的区别,以及如何突破食药同源。利用新鲜艾草嫩茎叶生产的食品的生物功能和其中的活性成分也是一个值得突破的发展趋势。艾草食品产业的兴起将为践行“大食物观”和增强人群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公众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工业反式脂肪酸(industrial trans fatty acids,I-TFA)对心血管健康有不良影响。然而,天然存在的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ruminant trans fatty acids,R -TFA)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课题组近十年来始终致力于探究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得知,天然的R-TFA和ITFA均会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炎症,但I-TFA的损伤作用强于R-TFA。通过探讨R-TFA和I-TFA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的潜在机制,我们得知R-TFA和I-TFA均可对膜磷脂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与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显著相关。此外,我们得知反式脂肪酸在氢化大豆油甘油三酯中主要分布在Sn-2位,而在反刍动物油脂甘油三酯中主要分布在Sn-1,3位。因此,我们考察了1,3-olein-2-elaidin(OEO,代表工业氢化油三酰甘油)和1-vaccine-2,3-olein(OOV,代表乳制品中的反刍动物三酰甘油)对HUVEC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发现OEO对HUVEC的有害影响明显大于OOV,并且显著影响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另一项研究中,我们根据健康人血、心血管疾病人血、牛奶、氢化大豆油中9t16:1、11t18:1、9t18:1的比例配制TFA混合物,探讨不同比例TFA混合物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发现,心血管疾病人血组和氢化大豆油组的破坏作用明显大于健康人血组和牛奶组,并且显著影响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我们还以尿素包合法从黄油中提取混合的R-TFA,发现其促进高脂饮食喂养的ApoE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过脂质组学技术,我们得知黄油衍生的R-TFA对甘油磷脂代谢途径有显着影响。然而,R-TFA对正常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最新的研究通过脂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的联合分析,阐明黄油衍生的R-TFA对C57BL/6J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根据结果得出,黄油来源的R-TFA促进了高脂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中花生四烯酸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中其他膳食成分SPL和UL介绍及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本报告将介绍其他膳食成分SPL和UL的制定,包括原花青素、花色苷、大豆异黄酮、绿原酸、番茄红素、叶黄素、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异硫氰酸酯、辅酶Q10、甜菜碱、菊粉或低级果糖、β-葡聚糖(谷物来源)、硫酸/盐酸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同时探讨其他膳食成分SPL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在无明显症状下逐渐发展的骨骼疾病,其预防和治疗因此显得很重要。传统药物治疗可能带来潜在副作用,因此,当前研究越来越多地聚焦于探索自然来源的促进骨健康的物质。食品源钙螯合肽作为一类具有高钙亲和力的短肽,显示出调节钙吸收和利用的潜在生物活性。这些肽能显著提高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及血钙水平,从而促进骨形成和维持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相关骨骼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详细阐述了食品源钙螯合肽在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并在特定病理条件下探讨了其治疗骨代谢异常的潜力及作用途径。 最后,基于“钙吸收-成骨”双靶点策略,筛选并鉴定了特异性钙螯合肽,旨在为其在功能性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影响一生健康。母乳是0~6月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为婴儿提供个性化、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以及免疫保护,是婴儿食物的金标准。母乳组学队列研究是全面解析中国母乳组成特征、建立中国婴儿食品规范与标准、制定婴儿营养指南、创制母婴食品的必要前提。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中国母婴营养健康研究队列(China maternal and infant nutrition health cohort study,MINC),开展了母乳脂质组学、糖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微生物组等检测技术、组成特征、与牛乳的差异及其在母婴食品中的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围绕母婴乳品创制关键技术,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循证,研究模拟母乳的婴幼儿配方粉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肠道微生态及健康的作用,创制母婴来源益生菌发酵乳,评价其对便秘人群、超重肥胖孕妇、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健康功效,为母乳模拟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科技支撑与示范,从而提升全民健康。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香辛类蔬菜,既可调味,也可入药。大蒜中水分含量约为59%~65%,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30%~35%(主要是β-(2,1)链接的果聚糖,含量约23~28g/100g),蛋白质含量约为2%~6%,含硫有机化合物约为2.3%。果聚糖代谢产生的热量只是淀粉的25%~35%,它的甜度仅为蔗糖的10%。果聚糖几乎不能在小肠被酶解,所以也被归为益生元。含硫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葱属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菜花、圆白菜)。其中,大蒜是消费最多的、也是研究最多的含硫有机物(硫代亚磺酸酯类)蔬菜。离体和在体研究表明,大蒜含硫有机化合物有阻止细胞突变的作用。人体流行病学表明,食入大蒜能够降低食道癌、胃癌、结肠癌发生的风险。大蒜还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还有降血压的作用。大蒜通过其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机制,对肝脏损伤和关节炎也都有保护和缓解作用。大蒜提取物还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大蒜含硫有机化合物还有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功效。
大蒜的辛辣味/物质存在影响了它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 大蒜素是这辛辣味的物质基础。 现在通过热加工转化成黑蒜,可以有效的降低、甚至去除大蒜素及辛辣味。 我们根据美拉德反应原理研发出不同于传统方式的黑蒜浸泡热加工工艺,黑蒜的生产时间可缩短至3 d。 黑蒜微甜,无辛辣味;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黑蒜还保持了大蒜(鲜蒜)的一些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黑蒜也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也展现出良好的抗炎作用。 期待有更多的黑蒜生物活性研究出现和发表。
基于多组学分析的山茶油、橄榄油和大豆油烹饪中餐对心血管高风险妇女健康影响及潜在机理研究
山茶油是我国特的木本植物油,由于其油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被称为“东方橄榄油”,但关于山茶油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一直缺乏研究证据。为此,我们以常山产山茶油(camellia seed oil,CSO)、武都产初榨橄榄油(virgin olive oil,OO)、大豆油(soybean oil,SO,对照)为烹饪油,以心血管高风险妇女为对象,开展为期3 个月的随机对照双盲人群中餐喂养干预研究。基于基线 次体检,血样和粪便组学分析,全景式研究了3 种油对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血清脂质组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SO组相比,CSO显著降低了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OO显著提升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相对于SO、CSO和OO对心血管代谢指标有更为积极的改善作用;(2)相对于SO、CSO能提升有益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CSO和OO能降低有害菌(嗜胨菌属(Peptoniphilus))的相对丰度。3 种油可能通过差异性影响Peptoniphilus的相对丰度,经PYRIDNUCSAL-PWY通路及AST共同调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研究对象的心肌功能;(3)血清脂质学分析表明,CSO和OO能够分别改善AST和HDL-C,这可能与他们对血清C52:2/C53:9(三酰甘油)的调节方式不同有关;(4)通过多组学分析挖掘了3 种油对心血管代谢指标影响的可能路径。本研究提示,中餐采用山茶油烹饪或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采用美拉德反应协同β-淀粉酶定向断裂共聚糖链,获得具有不同糖含量的大豆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分析糖含量对SPI起泡性及其相关特性的调控作用。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糖基化产物,随后利用β-淀粉酶对糖基化大豆蛋白的侧链糖基进行水解,得到糖含量分别为8.10、4.88、2.21 g/100 g大豆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产物,并对其起泡性及相关特性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证实SPI与麦芽糊精发生糖基化反应。内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产物的三级结构变得更加疏松;美拉德反应提高了SPI(pH 7.0)的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即:起泡性从83.48%提高到132.63%,泡沫稳定性从57.95%提高到71.56%。糖含量的变化对SPI的起泡性影响显著,随糖含量的增加,起泡性逐渐增大;而4.88~8.10 g/100 g大豆蛋白对SPI的泡沫稳定性影响不显著。随着糖含量的下降,糖基化产物的水合粒径、Zeta电位的绝对值、溶解性逐渐减小,表观黏度逐渐降低。研究结果为定向开发特定功能的大豆蛋白提供理论参考。
近年来,以食为药的概念在医学界和公共卫生界受到极大关注。这种方法利用食物的营养特性来预防、控制甚至治疗各种健康问题。然而,尽管这一概念前景广阔,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将深入探讨以食为药的多面性,探索它为改善健康状况和降低医疗成本带来的无数机遇。通过利用全食物、特定营养素和膳食模式的力量,个人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提高健康水平和预防慢性疾病。
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s)(亮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混合物)对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蛋白质合成和寿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循环中的BCAAs水平或BCAAs的饮食摄入与寿命、少肌症、肥胖和糖尿病有关。其中,BCAAs对衰老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在老年人和动物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获益或有害作用。考虑到循环BCAA水平与BCAA摄取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以及疾病、饮食和衰老对机体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此相互矛盾作用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内源性BCAAs水平、BCAAs代谢和mTOR相关的自噬有关。此外,近期发现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寿命无关,扩展了上述3 种调节机制相关的研究思路。然而,BCAAs对寿命和胰岛素抵抗的负面影响主要在高脂肪饮食受试者或肥胖个体中观察到,而在其他疾病中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对于BCAAs和胰岛素抵抗延长寿命、缩短寿命或不改变寿命的特定条件,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对于BCAA和胰岛素抵抗对寿命的不同影响,仍然没有可信和全面的解释。
主动健康与老年代谢功能减退精准膳食干预-奇点已至,未来已来:1、首先介绍我国目前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的国家战略实施背景和缘由,阐明主动健康的基本定义和特点;然后介绍主动健康医疗膳食的定义及认证评价标准,及其对老年功能减退的显著干预效果;最后介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在精准膳食干预领域的意义和重要性。2、简要介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的三大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新药研发、临床诊断辅助和精准营养领域。3、深入介绍本课题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用于精准营养或膳食干预老年代谢功能减退的研究成果,以藤茶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的多组学测试数据及动物指标等健康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例,阐明其干预代谢功能减退的全面分子机制,以及AI挖出来的潜在分子机制;4、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的医疗膳食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将是以后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主动健康医疗膳食➕精准膳食干预AI模型=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体,主动健康生态+精准健康干预AI模型=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帮助中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全新的生产力生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食物的重要来源,在保障国民优质蛋白供给、提高健康水平和拓展粮食安全等战略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鲟鱼作为我国鱼类产业中的新兴主力军,已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逐步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但其整体加工程度相对薄弱,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常作为废弃物被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农副产物的高值化、高质化综合利用显得特别的重要。本研究针对鲟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骨、皮等副产物,基于其组织结构中潜在功能因子挖掘,对鲟鱼软骨肽、硫酸软骨素、鱼皮活性肽等多种功能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制备;深入探究不同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的营养保健功效,并阐明其靶向调控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开发鲟鱼副产物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鲟鱼加工产业链的最大化利用,并促进水产品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全谷物燕麦对调节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有效,然而究竟谷物多酚和β-葡聚糖哪一种成分起关键作用尚不清楚。 本研究主要探讨全谷物成分燕麦酚类化合物(oat phenolic compounds,OPC)和燕麦β-葡聚糖(oat β-glucan,OBG)对代谢综合征和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OPC和/或OBG不仅能降低高脂饮食喂养(high-fat-diet fed,HFD-fed)小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指数(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还可调节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 同等剂量OPC与β-葡聚糖酶处理后的OBG的降低体重、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PC和OBG联合(OPC+OBG)明显降低体重(P<0.01),降低血糖(P<0.01)和脂质水平(P<0.01)。 RT-qPCR根据结果得出OPC+OBG显著改变与脂代谢相关的mRNA表达。 肝脏组织切片分析表明,OPC+OBG能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P<0.05)。 此外,OPC+OBG组合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表型,增加益生菌数量。 OPC+OBG明显地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P<0.05)。 综上所述,OPC+OBG通过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组成协同缓解代谢综合征。 研究也为全谷物膳食预防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提供解释和支撑。
本场会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更精彩报告继续中!请扫描左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直播及回放!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 8月 3—4 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