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派克三宝——市场、星巴克世界上最恶心的那堵墙

类别:案例   来源:火狐体育nba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4-06-17 19:30:58  浏览:1

  身为一座城市,西雅图也是有历史的——不过不算原住民的话,城市的创办者姓……温哥华,对的,温哥华的温哥华。那会子原住民在这个海湾旁边建了17个村子。由于西雅图周边没河,有河和入海口的是波特兰和温哥华,所以开发得比较晚。不过,那会子白人对原住民还是尊重的,因此按照“头领Sealth”的意思将这块破烂的、离岛众多的滩涂起名西雅图。嗯,大舌头,你懂的。

  同时,由于没大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华盛顿州只有这么一个城市,以木材为领导产业,与另外的地方的联系,在高速修建之前,就只能靠铁路了。所以,就算米国高速修了,铁路拆了,没拆的国有了,西雅图去往东部依然保留下来了好几条翻山的铁路以供货运。其中一条通到芝加哥的还是大动脉,就像洛杉矶—芝加哥—纽约那趟线一样,接海运,然后双层集装箱运走。天朝或者日本往返米国的船,只要借助北太平洋暖流和赤道逆流,就可以顺利往返了(也因为相同的原因,移民这么走也方便,所以早期排斥亚洲移民时西雅图是前锋)。只是与洛杉矶相比,西雅图天气情况太差,因此货运量没有那边大。

  从派克市场能够正常的看到最“工业”的港口。而这边的港口衰退之后,主要做成了公共空间,用人话说就是大排档。

  不过,西雅图最大的作用是与阿拉斯加的联系。由于阿拉斯加是飞地,与本土的联系主要是船和飞机,西雅图就成了最佳的枢纽。市场上也到处都是阿拉斯加的海产。事实上1887年的时候温哥华已经建立了连接魁北克的铁路并且发挥了“小陆桥”的作用,那会子温哥华才是主角。之后就是20世纪初的淘金热,北美西海岸普遍繁荣起来。不过在1934年经济恐慌时城市出现敏感词,终于还是没有干得过稍微平稳点的洛杉矶,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当然,温哥华在那段时期也总是罢工不断,没好到哪去。

  西雅图面临最大的转机就是——波音。现在波音公司为了在“体积”上打压空客,不光生产民航客机,还生产战斗机。跟这种米国私人巨鳄相比,空客是欧洲的“跨国国企”。个人觉得“政府有意扶植的私企(主要是订单和政治献金)”跟没有行政资格但是有政策倾向的国企其实没啥本质区别,所以还是洲际竞争,隔空对骂。所以原先NBA有个西雅图超音速队,的确是“波音的球队”,罢特,后来,2001年波音总部搬到芝加哥,在西雅图留了工厂,球队也被俄克拉荷马的“土豪”买了,现在叫雷霆。(谢网友揪bug~)

  1970年代除了石油危机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发达国家将工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说西雅图应该在那会子衰退掉,但没,因为1979年微软把总部搬过来了,然后,什么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得以顺利地借助计算机和物流枢纽这两个禀赋,做大了。1990年也是旧金山互联网公司做大的时间。能够正常的看到西雅图偏硬件旧金山偏软件。两个城市之间开车7小时,还顺便把俄勒冈这样的坝子里的穷州盘活了(米国消费税低的都是穷州,PS俄勒冈有海岸山所以没办法发展物流,只能靠坝子两头发展来捡渣渣)……

  当然,创新型企业来了,房地产也泡沫,1990~2000那会,西雅图成为了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结果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了,然后就跌了……趁着还有泡沫的时候,西雅图接连办过好几次大会,因此科技跑到旧金山之后,城市至少还留下了服务业发达的名声,继续用服务业带动物流,也是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派克市场(用接地气的方式来说,就是“狗鱼市场”)是历史街区的一部分。这是从外面看。

  派克市场从1907年开放,是政府规划,商业地产开发的结果(菜市场当年可也是CBD哟,商业中心嘛),原先一部分是个手工业产品的集市,一部分是鱼市。现在留下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人气,有人气,就成了公共空间,三教九流的人就有了交流。问题是,炸珍珠港之前,派克市场很多卖鱼的是日裔,然后,你懂的……

  到了1963年,二战结束并且战后重建也完成了,就有人寻么着要绅士化了。把菜市场铲了盖酒店和办公楼,还有花园,起名派克Plaza,但是被社区了。不仅,还把派克市场弄成了历史保护区域——然后里面人们假么假事地卖菜,坐等观光客来了收钱?TooNaive(念Chinese)!这会子说是“历史保护”,其实的意思是“该怎么卖菜还踏踏实实怎么卖菜”,“该怎么上税还怎么上税”,是这么着个不买大资本的账的意思。

  如果就这么一直“脏乱差”下去,市场发展赶不上城市发展,这里不就“贫民化”然后“暴民化”了么?好在米国还有个联邦福利政策是可以成立基金会,融资然后投入更新建设。当然,为了所有权问题,不同部门还打过一架。唉呢喂,最终各方借着一个组织达成了共识,然后继续良性运作了,就这样。

  而看上去这么“傻大黑粗”的派克市场,作为历史见证的派克市场,还线世纪初的古着感——对的,就是那种已确定进入工业社会但是还没摆脱小农审美的古着感。比如那些柱子,还有那些霓虹灯招牌。

  各种土豆。相信很多没把南美常见的一百多种土豆全看了个遍的人看到市场上有这么多种的土豆肯定会大呼“米国=转基因”吧,呵呵。

  这边是北极蟹,旁边帝王蟹论腿卖的,一个腿快1m长了。而且所有生鲜都免费给拆好打包。

  PS,帝王蟹不是爪大嘛,吃完了把爪子尖拆下来套自己手指头上,套少了就可以扮太后,套多了就可以过万圣节了,啦啦啦……

  PPS这边吃螃蟹是蘸调了棕榈油的黄油的,不是嫌“寒”嘛,就配个“火大”的,哼。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原来请一帮芬兰建筑师吃螃蟹的“真实的荒诞”。我们去塘沽,问“你们吃螃蟹吗?”那帮人说“当然吃,我们是芬兰人,不是德国人”,结果梭子蟹一上来,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没吃过“肉在盖子里”的螃蟹……

  还踏踏实实2B了一回……“哇塞好大的皮皮虾”……“那个是砍了头的龙虾吧……”

  不过不是1912年开门的。1912年那是房子建成。49年后,世界上第一家斯达巴克思(注意不是斯巴达克思)才由仨人合伙建成。最早的logo设计就是这个两个尾巴的美人鱼。

  是不是有了种“焦距慢慢的变大”的赶脚?而且从“小农手工艺”慢慢变成了“冷冰冰的工业时代”的感觉哈~不过用了绿色,倒是跟西雅图“翡翠之城”的风格合拍了吼。

  斯达巴克思原先是卖咖啡豆子以及香料的。合伙人甲与合伙人乙商量店名,他其实想要用“Pequod”这一个名字(白鲸记中的那艘船)。合伙人乙想用雷尼尔山附近矿工聚集地的名字“Starbo”,又经过商量,合伙人丙并重新把名字同他喜爱的白鲸记拉上关系——Pequod号上的爱喝咖啡的大副。据说名字定下后,合伙人乙开始研究其古老的海事书籍,后来找到了一幅16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双尾美人鱼版画,于是设计出了早期标志。据说后来顾客觉得露三点的美人鱼形象很具有“三俗的”攻击性,所以后面的更改都是zoomin,比如去掉了“劈腿”的鱼尾。不过被显示一半的鱼尾(由三叉变成了两叉,像螃蟹夹子),经常会被人,比如我,误认为是手……

  派克市场南边入口有一条岔道,左边是“去地下”的,右边是平的。就沿着左边这条路拐进去,就能看到了。

  好多参观的是加拿大人,米国小盆友周末跑人家那里去喝酒(加拿大19岁就可以买酒,米国要等两年),人家来参观这么恶俗的……艺术……

  他们的法语简直是……唉……只要你会任何一门罗曼语族的语言,都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口香糖墙长50英尺、高约15英尺。1993年,一群戏剧迷排队等候戏剧公司“意料之外制作”在“市场剧院”推出的即兴喜剧秀“西雅图剧场运动”时,有人出其不意的用口香糖将硬币与一些小物品黏在墙上,其他人见状也依葫芦画瓢,途经那道墙时,都习惯性地把嚼完了的口香糖黏在那道墙上,结果口香糖就越粘越多。市场的管理人员起初还会派人清理,曾试图刮掉这些口香糖,恢复墙面清洁,但人们粘口香糖的行为屡禁不止,清洁工作均以失败告终。

  1999年,西雅图了解这面墙宛如加州圣比斯保郡知名的泡泡糖巷,是一个吸引游人的卖点,决定任由他去,把那道墙称为“口香糖之墙”;同年市场管理高层宣布口香糖墙正式成为“旅游景点”,任人把口香糖粘在上面,直到今日。口香糖之墙逐渐发展成“吸睛”焦点,成为远近闻名的观光地,受到了热爱艺术的小青年们的热烈追捧,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人们还不断把硬币粘到墙上,还有人用口香糖做工艺品出售。不少人涌入这里结婚,留下他们的口香糖,甚至用口香糖做小小的艺术创作。在影星珍妮佛安妮丝顿与亚伦艾克哈特主演的好莱坞电影《爱上你爱上我》中,这面墙甚至是场景之一。西雅图音乐家兼艺术家詹森称:“对我而言,口香糖墙就是西雅图兼容并蓄的艺术经验,它的特质独一无二、多元,具有平等的亲近性与表达性。它是有点不卫生,尤其当我们一心想着乾净的手与新流感时,但这面墙纯粹是一种趣味。”

  2009年,Tripadvisor票选的全球最脏景点中,口香糖之墙排名脏度第二,恶心程度第一。

搜索